藏书阁

繁体版 简体版
藏书阁 >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 第426章 更孤独的等待【7400字超大章节】

第426章 更孤独的等待【7400字超大章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007小说网 www.007xsw.info,最快更新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最新章节!

哈默斯利岭位于澳洲大陆西南部,濒临大海,占地极广,绵亘260公里。

山脉山高沟深,纵横交错。

千余年前这里曾是个重要的铁矿基地,几乎提供了澳国80%以上的铁矿石。

当时哈默斯利岭植被稀疏,只有些顽强的草甸艰难生长。

但如今这里的地形地貌虽无变化,植被状况却有天壤之别。

群山的上端铺满了动辄长达百米的粗大藤蔓。

藤蔓如龙游走,宽大的树叶仿佛蒲扇,茎干直径粗则一米,细也有数分米。

细密的根须则从藤蔓茎干各处如同蜈蚣腿密密麻麻的刺入地面。

藤蔓相互交错,爬满峰顶,几成生态霸主。

这是种陈锋在二十一世纪从未见过的植物,大约是气候变化后产生了某些强势变异出现的新品种。

山脉的中部则主要生长着一些枝干粗壮至极的大树。

大树的根部极粗,即便最细的也要数十人环抱,粗的直径则达数百米,高度更有数百上千米。

树冠仿佛撑伞般扩张开来,层层叠叠互相交错着,像是被堆放在菜篮子里的西蓝花,以至于从上往下几乎看不出山沟的痕迹来。

要不是陈锋能通过飞船的探测仪扫描地形,他几乎能把树冠当平地给停靠下去。

考虑到晨风一号没有能量护盾,强行停进山沟里可能受损,修起来麻烦,他先停在山巅上,然后穿上崭新的作战服,提上刀,拿了把裂变散弹枪,再背上个背包,走出舰船。

他的背包里装了个微波炉一般大小的铁盒子。

铁盒子里是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小型生物电池供能仓,主要是给“玩具”引力波扫描仪供能,另外还有一块拳头大小的微型运算服务器。

他先饱餐了一顿夸克合成套餐,然后再摁下背后铁箱子侧面的按钮,伴随咔吱咔吱的金属异响,两条儿臂粗的机械臂从背后的箱子先往上弹出,支出来一米余。

两条机械臂的中间悬挂着一块17吋的液晶显示器。

咔哒,机械臂夹着显示器的关节先弯曲,再二段弯曲,显示器便正好摆在陈锋头顶斜上方距离眼睛半米处,让他看起来像背着书生箱的宁采臣。

陈锋抬手在显示器上按了一阵子,调试成功,画面中开始浮现出个直径五十米的球形空间,正是扫描仪的成像。

可穿戴式随身一体探测辅助设备宣告研发成功!

哦不,拼装成功。

这还不算完,他又转过身去,此时一口大铁箱子正被晨风一号的机械臂举着放下来。

打开箱子,里面摆满了花花绿绿金属构造物,这都是他得闲时组装的可穿戴装备。

一件一件的穿上,五分钟后,他变成了个充满朋克气息的机械战士。

陈锋简单的测试了一下腰部左右两侧的喷射引擎,稍微浮空。

很好,在辅助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撑下,他的飞行十分平稳,变向提速也非常灵敏。

准备就绪后,他顺着山坡往下走,一头扎进茂密得不像话的丛林里。

越往下深入,林间阳光便越暗沉。

即使此时正好大中午,阳光正烈,但却也根本照射不下来。

难怪这些树木要长那么高,不往上窜一点距离,怕是连口汤都喝不上。

森林里的生态环境并不简单,除了高大树木之外,满地里也长着数之不清的或大或小的植物。

高大的如同普通树木,低矮的则是些形态各异的灌木丛。

这些极难照射到阳光的低矮树木倒并未生着宽大的叶子。

至于它们的营养从何而来?

只需要看一眼树木的枝条分叉就全明白了,树枝不约而同的长到了巨树身上。

要不是能明显的看到枝条破开巨树树皮往里刺的破口,陈锋能把这些小植物当成巨树的根。

除植物外,山谷中的动物也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既有眼睛根本睁不开,靠超声波定位的大耳巨狼,又有瞳仁里能自然散发出强烈光芒,脑袋上仿佛长了两个大型手电筒的黑熊,还有能在地面上闪电般抹过,快如老鼠的黝黑鳞蛇。

这些动物的攻击性都很强,打老远发现了他的动静,便一个个飞蛾扑火般直愣愣冲来。

陈锋暗自庆幸自己穿了可穿戴装备,能飞过去,不然他得走一路杀一路,得把自己活脱脱累死,遑论在这山谷里搜寻人类的蛛丝马迹了。

他也在感叹,可惜高精度的引力波探测仪一去不复返。

零件是有,奈何自身能力有限,实在修复不出来。

不然的话,照着上条时间线里银河战甲的性能,在空中飘一趟,扫个描,然后就能安安心心的躺平等着繁星给分析结果了。

大半天后,外面已是天色渐晚,但对他来说却没什么分别,他已经下到山谷底部,这里早已变成一片漆黑不见五指的世界。

但自然间并非无光,他的视野反倒变好了。

密密麻麻的异养型树林间,正漂浮着无数莹莹光辉,都是各种各样可以散发光芒的昆虫。

这些昆虫各自追逐流光,时而汇聚,时而散开,又时而如同银河横亘天空般在树木间穿行。

画面看起来如梦似幻,仿佛置身仙境。

一些靠吞食虫子为生的小型鸟类时不时闪电般划过,荧光昆虫带出的空中河流骤然缺掉一块。

陈锋并未开灯,早已戴上了模拟头盔,靠着利用超声反馈原理成像的投影分辨方位。

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调查,一路轰杀躲避不开的动物,再时不时的收集一些生物电池。

山岭中地形复杂,动植物密度极高,信息量大得令人发指。

并且,即便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如同脚印或者野炊的余烬之类的,在大量动物高频率高强度的活动影响之下,根本不能保存多长时间。

以这些动物的能力强度,陈锋估摸着没有装备的普通银河战士在这里也活不过三天。

谢尔盖的秘密基地既然能藏匿近五百年,肯定不会傻乎乎明摆在地上,想找到,那还得慢工出细活。

陈锋没做白日梦,没傻乎乎的想着能一蹴而就,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就此在这山谷中住下。

时光荏苒,眨眼又是三月过去。

在这三个月里,陈锋把哈默斯利岭上上下下犁地犁了十余遍。

他的数据库里装满了庞大冗杂的信息,精确到山脉中的每一株植物,每一个昆虫,每一个动物。

他也能对动植物的一切动态进行模拟预测,甚至精确到这些植物在何时生根发芽,将会在何时凋零。

他还利用引力波探测仪完成了完整的地形模拟,下探到地下三公里的程度。

在地下三公里的范围内,地壳中的土岩流动能精确到以克为单位的模块内。

无数个细小模块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如同洋流的模拟建模。

另外,虽然引力波探测器对地下的准确扫描只能下探到最多五公里的程度,但陈锋又扫荡全球,拼装出了些科技水平没那么高,精度没那么准确的常规地质勘探设备。

设备类型包括物探化探、槽深、钻探、大型地球物理勘探设备等等。

在地质模拟建模领域,以物法勘探为主,物法主要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总之就是有什么手段,陈锋就上什么手段,不求绝对精确,只图用更多检测手段去收集更多更全面的数据。

所以他手中掌握的地质数据依然下探到了地下十八公里的程度,只不过地下三公里的范围是第七条时间线三十一世纪的科技水平,三公里到十公里则是二十五世纪的水平,十公里到十八公里则是二十二世纪初的水平了。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让他专门扩建的超大数据存储库都快装不下。

继续强化收集也没有意义,在3020年9月3日这天,他的扫荡行动正式宣告停止。

以他当前掌握的算力,根本无法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人眼可看的画面。

卡机能卡到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随便转个视角,都能让想起当年用08年的电脑打开19年的QQ时被支配的恐惧。

所以他又写了个算法程序,全部交给服务器在后台演算。

至于他自己,则又开始制作芯片,一块一块的往服务器里面怼。

距离3020年10月27日不足六十天,陈锋的紧迫感越来越强了。

到如今他已经初步完成新型宇航级飞船的搭建,就放在汉州郊区。

飞船长约五千米,高一千一百米,宽两千米,形态为传统的纺锤形。

不是他不想要三角尖锥舰船或者雪花舰,而是以他的能耐,实在只能勉强设计出纺锤形的稳固类曲率薄膜层。

要让他整出别的形状,又或是可以完美贴合覆盖在舰船表层的结构,那是要了他的命。

飞船被命名为晨风二号。

二号搭载了两套没有智能辅助的高性能类曲率大型引擎,以及一套也缺智能算法支撑的力场护盾发生器,一整套手工打造的大型生物电池供能系统,一套没有芯片无法准确稳定控制能量转化的类戴森膜太阳光翼,以及数百种涉及到科研与生产方面的中小型设备。

陈锋在里面还摆放了一大堆没芯片,但其他部件基本完整的各型各色各个时代的机器人。

整个地球上,超过60%的能用的具备一定科技含量的零部件都已被他收集到晨风二号旁边的八个大仓库里。

其中大约70%已被拼装成了不同的东西塞进了二号。

理论上,当晨风二号飞出柯伊伯小行星带后,能在宇宙中持续加速,将能在一个月内达到稳定的两倍光速。

假如陈锋能找到更完整的数据库,以及搭建出性能足够的量子智脑,那么他也能把二号的类曲率飞行升阶为曲率飞行,让晨风二号达到9.999……倍光速。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量子芯片。

他哪怕只能找到一块,也能尝试用性能最好的高精度夸克仪合成更多,那么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空间压缩和质能转化技术也将恢复大半,陈锋除了能开着二号离开太阳系之外,还能至少给自己搭建出堪比鹰击甲性能的单兵装备。

他把希望全部放到谢尔盖的秘密基地里了。

三天之后,陈锋在哈默斯利岭的中央山脊上搭建了一个占地面积三公顷的模块化超算中心。

该超算中心的综合运算能力,大约相当于第八条时间线中2050年时人类掌握的全部算力。

又过去四天,所有的计算最终汇聚成了一个答案。

答案是个十余米的小土包。

其实之前陈锋曾不只一次路过这土包,但都没当回事。

山岭谷底中类似土包没两千也有一千,实在稀松平常不值一提。

但经过统计学与概率学的双重计算,再综合归纳微小板块的地质蠕动倾向,却推算出个十分违和的结论。

这土包是地壳板块运动自然变化而成的概率低于1%,需要无数个偶然才可能形成。

如果非要在哈默斯利岭里找到什么非自然的反常物事,那只能是这土包了。

陈锋果断行动,采集样本,测试半衰期和物质成分。

结论很快出炉。

土包中的泥土看似与普通泥土并无区别,但其实是地幔物质。

再测其半衰期,显示出陈锋分别采集自不同深度的土壤在不同的年代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从外层到里层的变化时间节点呈现多梯度的递进变化,从三十年前,到五十六年前,再到七十二年前,一直到四百二十年前。

破案成功。

谢尔盖的基地就在此处正下方的地幔位置。

他先回基地,开始制造载人钻地勘探机。

两天后,他回到原地,开始挖坑。

钻头顺着土包的位置一直轰隆隆往下探。

强大的超合金钻头一路破开土壤层,再破岩石层,又迎头撞上铁矿石层与硅镁层,稍微减速,再继续前进。

十四个小时后,勘探钻头抵达地下五十公里的深处。

此时他已经完全进入地幔,处在岩浆熔融结构中。

这不是他第一次到地下,也算驾轻就熟了,但这次他的载具没有复合护盾,虽然合金钻头的外结构不会轻易融化,但里面的高温却略要命,就连他精心配制的温控系统都扛不住。

舱内气温正在极速升高,热得陈锋满头大汗。

他的判断是没错,的确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属构造物,但这构造物的外壳有复合护盾,他进不去。

任凭他把钻头功率开到最大,也无法寸进一步。

努力了五分钟后,舱内温度已经超过一百,温控系统也已过载运转,最迟半分钟后就将宕机。

陈锋气得想仰天怒骂,简直是见鬼。

我堂堂银河战士,总不会倒在区区地球的地下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